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因果輪廻的旁證(二)——省思八大誠與勸發懺慧智

近乎35年前,在老前人安排之下,曾有臺灣資深講師到新加坡佛堂主持一系列的講師訓練班。其中有一位坤道考生所準備的題目是因果報應相關的,但是由構思題材及分段内容方面的經驗不足,只是一直在講述好幾個因果報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如何如何地造惡、而又如何如何地遭受不好的報應,並没有好好地設計如何引導班員消冤解孽之類的演說辭作每一則故事的小結論或題目的總結論,使得考場的氣氛頓時越來越陰氣沉沉」,仿佛感召了冤魂到佛堂凝聚冤氣一樣。因此考官講師稍後便正那位準講師的錯誤提醒她應當要如何如何地改進,才能把更積極和正面的思想灌輸給班員,勉勵班員修道
此考量,各位講師()可以適量地參考引用以下老前人所提到的懺慧智以白加以向「成全班」的班(用作引言或部份内容),再配合對八大」的省思,可供「因果報應之題目作更扎實的準備

()守中庸,了業障——懺慧智
曹國舅大仙慈訓:
「當你處在順逆環境中,都要能懷着反省的心,省思自己的病根所在,有否沉不住氣,耐不得煩,吃不得苦,受不得誘惑,碰不得釘子,挨不住壓力。
當有改變自己的決心,應有﹕如山的定力,如水之德性,如聖賢之心胸,如明月般清淨,如暖陽般和煦, 如和風般舒情。」覺者的棒喝一
因此,我們修道應當從心性上把所有種在潛意識的面種子或恐懼心理(既仙佛所的六自己的病根所在」)都一一鏟除掉(那些「病根」皆源自前世的所造業,或有可能是前世未能過關、而今生需補修的重考)並且克服足之處以便使心性增,不然的話,只會無休止地造就更多(上的)輪廻種子,那麽生死輪廻就永遠「無了期」了!
何老前人在《性理實習》一中的「性理實習提釋」有提到:()醒悟(者,如在黑暗之也,突月光之意,亦由中醒覺之也。者,悟透天人心之迷妄,求回先天本心之謂也。)()覺塵(覺塵覺知塵緣、法)()懺慧智。而「懺慧智」可解釋為
「懺」者懺過去之謬見,除往日之妄惑也。
「慧」者真如性中, 所發出之妙智慧也, 亦即性靈之慧光是也。
「智」者實智也,亦即性中所生發之聰明睿智也。
夫吾人之性理,本是不盈不虛,不益不損,不厚不薄,不深不淺,不倚不偏,不奇不偶,不合不分,乃性道之中庸也。
人心稍有作為,即落於一偏,產生對待之作用矣。《中庸》所謂:「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此即不着於一偏之謂也。天性自然之發動,純由中出,合乎中道,不落於相對之生死輪廻中。故以: 「允執厥中」為聖門心法之傳,不亦宜乎!
...有志修道之人,應從實地上體悟,不可徒由事物之形象上,希求中道,否則,昧其本根。
人之性心,一而不貳,不動不摇,不妄不惑,稍有動摇於中,即為貳矣。古人所謂: 「 不怕有過,只怕覺遲。」
修道之人, 既然覺醒, 就必須懺悔以前錯用心機、迷真逐妄、偏執己私、心中常生邪見、妄加捉摸擬議, 如此種種過失, 不唯於事無益, 反而違害性靈。
欲懺除過失, 必須以性理妙慧(良知)之大圓鏡智, 識透苦由業起, 業由惑生, 惑從識心之魄惑陰魔而來。堅決地現出性理中之良能(慧劍),用來斷惑、除業、滅苦,轉識為智,息止人心中之聰明外識、塵緣、妄念等種種宿障,以杜絕識念之留影此即正本清源之要諦也。
若知昧靈之所始及除惑之所止(迷失心性是(=)-->除去迷惑果(=)),唯在性源,本無二致,則識心(執著分别心及妄念等等)貼然聽命矣。
欲達到此境地,唯有把握至誠無偽之「堅」心,此堅心實為破惑除業,了達究竟之工夫。
依此實修,則七惑(貪、嗔、痴、疑、慢、見、塵沙)可破,心性可通,圓覺周遍,淨盡人慾,歸依性理,心明性見,五眼智開,六通慧發。
如此觀照,則炁基常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生不滅,無盡無邊,永證涅槃之真地也。
修行至此, 即是佛家所謂六度萬行之境地, 自然樂在其中,人雖不知,而心中瞭然自知, 何愠之有哉?此亦即論語三綱領中, 所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妙義也。
達乎此,則修道之實功,成聖成佛之能事,庶(多數)幾乎其不差矣。...

()轉化心念乃至命運——省思八大
注意你的心念
「新時代運動」的思想主——「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You create your reality也就是「萬法唯心造」。
注意你的心念,因為心念造就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造就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習慣造就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造就你的命運。
心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因此,修道在「修心、轉念」,果能掌控心識,常自我反省,則可轉識為智,塑造健康人格,突破習性及困境,業障、改命運,借假修真,立愿了愿,返本源,才不至於白來人間走一回。)
借用自然科學的知識作比喻,可把「人的」比擬作「蘋果」,尤其因為蘋果恰巧也是形」的。人的「子」有如人行李背包般的從前世一並帶往今生投胎、而潛伏着以待將來成熟為報」的那一刻,就好比蘋果花漸漸結成果實之際,有時」或「蘋果蛾入侵產下蟲卵(只不過,這種蘋果蛾產卵現象仍有若干的或然率,不是每顆蘋果都有,但是每個人的業往生則是必然的——所謂無德不轉人,無業不轉人)。當人的靈漸漸長大且機緣也成熟後, 在心性深處的子」便會有如幼蟲成長時侵蝕蘋果的果肉 (靈氣) ,既成惡習以侵蝕自己的福德性」,又或者「感召到前世冤孽到來討債以引發惡報」,尤其假如人因着環境的影响而生發邪念妄念時,冤孽或會更容易受到感召,心性所蒙受的蟲害也好比遇上外來的助緣而加速一樣,也就會加速到來或加重;假若人能勉强壓制邪念,或能常持善念的話,潛伏有子的「心性蘋果(心靈)則有如被移置冷藏庫加以冷藏一樣,蟲害現象(心靈腐敗)可得以暫停,使惡報延臨。因此,保持善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實行懺悔在此則相等於在蘋果蛾的幼蟲孵化之前,提早把心性中的蟲卵徹底屏除乾,既是在心靈開始腐敗之前加以防,才是更重要的明智之舉啊!正所謂勝於」,在實行懺悔(除去蟲卵=業障)之餘,「行功了愿」就等功德水(把所行的功德迴向給冤孽)」及「流水(時間是最好的治傷藥,配合行功立德能洗掉内心深處的恐懼或前世陰影)盥洗淨化蘋果被蘋果蛾產卵之患處(布施度慳貪、了冤愆——無為而為,守中庸),懺悔和行功兩者兼施可使心靈的蘋果得到健康的發育,也才有望將來結成圓滿的道果
由此可以認識到「懺慧智」的重要性及意義,而重點「常省察心念」及行中庸之道。人皆知滌其器,莫知洗其心。苟能以攻人之心攻己,則過失不勝其攻也。《唐代馬總》馬總——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

能代表八大誠的「禽鳥符號
    那麽所的「滌其器、洗其心」,修道如何反省、及反省些甚麽不當的思維呢?既是八大誠」中的四「正」「不正」的「」,反省自身是否一直在秉持着「不正」的「」而修道,反思有否在四「正」的「」中哪裏做得不足而有待改進。修道八大誠——愚誠、邪誠、巧誠、誠、明誠、達誠、大誠、至誠。下面以(可供歸類歷史人物之性格或使命的「性情」或可供追溯業報的「輪廻)作比
八大誠:
修道反思有否犯上此前面四大
愚誠:不明真理而妄從,修道妄修。(禽——緋紅金剛鸚代表人物——聞仲(殷商)司馬懿(前半生)(三國)
邪誠:心懷忘恩貪佛仙,有事求佛無事放,幻思奇影。(禽——鶀,今稱鵂鶹也叫橫紋小鴞代表人物——龐涓(戰國)
巧誠:行表面功,用功妙借花獻佛,奸訐jié奪他人功:别人私或攻别人的短(禽——鳳頭卡拉鷹。代表人物——曹操(三國)
誠:暗中有作用,如哭如笑,希圖所有,自私不公,用情不用理。(禽——孔雀代表人物——行邪術的西門Simon Magus(聖經人物)、魏延(三國)

修道反思有否達成四大
明誠:事理通達,理路清明。(禽——漂泊信天翁代表人物——鄭(明朝) 
達誠:對天、對地、對人對事,無不審慎。(禽——信鴿代表人物——諾背爾Nobel 
大誠:感應人物,無不同成。(禽——鴻雁代表人物——孫臏(戰國)、文天祥(南宋) 
至誠:參天地之化育,超古今,內無所度之我,外無所度之人,與天地協合。(禽——火鳳凰代表人物——歷代讓心性重生的聖佛


解釋八大誠」之連結:
緋紅金剛鸚(Scarlet macaw學名:Ara macao)「愚忠」人物的標志,是聞仲的性情鸚鵡之所以代表「愚忠」是因鸚鵡懂得學主人說話,但本身卻不理解說話内容的含意,有如盲目跟從一樣,而盲從就是愚忠。而紅鸚鵡的」只是代表「赤」而已。代表人物——聞仲(殷商)聞仲的「愚忠」:(聞太師)為人耿直正派,又有一身本事,無奈保了昏君紂王逆天行事,最終在劫難逃。他雖不斷受妲己申公豹之流的挑撥陷害,受紂王刁難也對紂王忠心不二,可謂愚忠而修道假如秉持似「愚忠」的「愚」,就等是「盲修瞎煉、盲信盲而當面臨大考時最終難以自」。
鵂鶹,古名(Barred owlet/ Collared owlet學名:Glaucidium brodiei),既是忌欺」,因嫉妒而欺凌。另外,和鵂鶹同科的大角鴞及林雕鴞在外形上都象是長角的邪魔,是邪誠」的標志,也代表「城府2001年,斯里蘭卡民間傳說的惡魔鳥被確認為是貓頭鷹的一個新品種,斑點大肚貓頭鷹——林雕鴞,林雕鴞完全配得上烏力馬(惡魔鳥)的稱號,再加上它典型的叫聲和成簇的角。代表人物——龐涓(戰國)龐涓因嫉妒(忌欺=)門師兄孫臏而害他受以髕刑,令他雙腿被廢又破相、險丢性命, 孫臏被救往齊國 ,龐涓最終自食其果,在一場孫臏所引「馬陵之戰」戰役中因兵敗而自刎,一說被亂箭射殺、或兩者兼有。在修道的過程中,假如秉持着邪誠」的態度,心懷忘恩貪佛仙,有事求佛無事放,幻思奇影」,若非因誠意不足而難有成果,則是容易走火入魔而修入阿修羅道但是,值得充的是:龐涓的邪誠」形象是暫時的,由於他後來有及時懺悔前疚,之後的輪廻則從鵂鶹的城府型轉型成褐馬雞的「驕悍型」,秉持着驕悍的氣質輪廻轉世,若能進一步從驕悍」的面形象中突破而恢善良本性, 有望修成正果。
鳳頭卡拉鷹,又名隼、卡拉卡拉(Northern Crested caracara學名:Caracara cheriway) 代表人物——曹操(三國)鳳頭卡拉鷹是一種很狡猾的性禽鳥,對照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佞行上。假如修道秉持着巧誠」的態度,行表面功,用功妙借花獻佛,奸訐奪他人功」,推功,則已偏離正路將來必定「午成道巳時墜(預定在午成道的,因突發狀况而在巳時墜落)
孔雀(Green peacock學名:Pavo muticus)代表人物——行邪術的西門Simon Magus(聖經人物)孔雀象嫉妒(孔雀尾巴羽毛上的「眼睛」象是「眼」,既英文的green-eyed monster綠眼怪物——嫉妒的象)及「虛榮(as vain as a peacock虛榮孔雀)」,這兩種容易至「」。聖經中的行邪術的西門或稱西門馬古斯(Simon Magus),活跃使徒時代,他有時被描述為異端鼻」。西門不甘落人後,也跟着撒瑪利亞城的城民接受了浸禮,但他內心所渴望的是行奇蹟異能(不甘於平凡地修道) ,他仍想得到撒瑪利亞城中原先對他的崇拜可是他曉得自己邪術的魔力比不上腓利行奇蹟的能力。因此,有一天他把握機會,表示願付高價請求腓利賜他按手的恩賜,好叫他也可把聖靈傳給他人。但腓利重重的責備他。腓利指摘他說:「你的心不正」(使徒行第八章21),並且把他逐出教會。魏延(三國)貪功偽裝忠有人評價魏延有膽識、有本事、也有謀略,甚至在眾人以為張飛會領漢中太守時,劉備卻選擇了魏延,封其為鎮北將軍,都亭侯。 北伐期間又和雍州刺史郭淮在陽溪大戰,大勝。 封為前軍師,西大將軍,進封南鄭侯。 可見魏延確實是個有本事,能帶兵打仗的人 但也有人說魏延的嫉妒心和權欲心都太重,第一次北伐失敗後,魏延常常說諸葛亮膽小,害怕失敗又嘆恨自己有才而不能盡用。 最後因為和楊儀的個人恩怨,甚至不服從軍紀,最後被滅三族。」的修道人秉持着態度是暗中有作用,如哭如笑,希圖所有,自私不公,用情不用理」,在道中不乏這種秉持「」心態修道的投機份子,平時外人不容易察他的態度是偽裝出來的,一旦大考降臨才能見真章。狂妄自大的假祖師也是源自於這」而逐成形的。
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學名:Diomedea exulans)代表人物——鄭(明朝)信天翁科(學名:Diomedeidae)是鳥綱鸌形目中的一個科,是一種棲息於海邊的鳥類,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鳥類。北宋的晁說之,作品《景迂生集》寫有:「黃河多淘河之屬,有名『漫畫』者,常以嘴畫水求魚,有信天緣者,常開口待魚。」文中「信天緣」是鳥名,也是「信天翁」。修道人若「事理通達,理路清明」,象是一位明白所使命的流浪者,天涯海角地漂泊也要找回原胎佛子,接引有緣人上岸,有如一常開口待魚的信天翁和的航海使命可以連結到信天翁的流浪生涯上,而欲踏上修道的第一步,正是要具有信天翁的勇使命感,立愿渡就是「明誠」。 

鴻雁(Swan goose學名:Anser cygnoides)代表人物——孫臏(戰國)、文天祥(南宋)鴻雁的高飛代表衝天的遠大志向,修道若作到感應人物(),無不同成(使他都没有一不同樣地成就其究竟的法性或上的妙道),就是以誠」長養天地的正三國時的關羽、張飛都另有其各别的號代表他氣的造型,而鴻雁對照於史實中的「宏愿型」人物,在代表「遠大志向之餘,也尤其象孫臏及文天祥這號人物的感他人應物、仁百姓之善愿心

信鴿,既是岩鴿(Carrier dove/ Rock dove學名:Columba Rupestris)代表人物——諾背爾Nobel相信天底下再也沒有其他禽鳥可以比信鴿更能代表「懂得精掌握方向」的禽鳥了。最近的研究表明,鳥嘴的皮層上有能夠辨別磁場的神經細胞,被稱之為松果體的神經細胞就像脊椎動物對光的感覺器官一樣起著重要作用。對哺乳動物和信鴿進行的多次電生理學試驗表明,部分松果體細胞能對磁場強弱的微小變化作出反應。磁定向是鳥類通過感應地球磁場極性的方法進行定向的一種方式。很早以前,人們就推測在鳥類遷徙過程中的導航定向可能與磁場有著某種聯繫。近年來的實驗已證實了地磁場定向機制的存在。當給信鴿的頭上加上一塊具有特定極性的人工磁鐵後,它的飛行不能進行正確的定向,不加磁場的即使在陰天也能正常返巢。此外,鳥類遷徙還可以藉助於風定向、嗅定向等。這就是為甚麼古人經過長期經驗的累積後,懂得訓練信鴿替人傳信(形成鴿傳書)。因此,修道若懂得「對天、對地、對人、對事,無不審慎」,這種「敬天地、畏鬼神、誠惶誠恐,十目所、十手所指」的誠意,也就可比擬作「信鴿對地球磁(八方上下)」了。另外,鴿子代表和平,因此諾背爾(借以「諾背爾和平獎」作文字連結)可以對比到信鴿「主和型」的「禽符號」上,而「和平」二字就是諾背爾寫給萬代子孫的一封信了

火鳳凰(Phoenix)代表人物——歷代讓心性重生、洗心革面的聖佛火鳳凰是阿拉伯神中的每隔500年投火而重生的火鳥,也既是古代陰陽五行中的朱雀。以修道而言,火鳳凰代表「讓心性死而重生」、置之於死地而後生,自古大化神聖的修行人都得經歷這「死人心,活道心」的段。現實生活中,日本特「長尾雞」大有可能是「火鳳凰」或「火」的原始造型。長尾雞長長的尾巴下垂,象着英雄死後其精神永不朽若修道人能透過懺悔而把累世的氣質和習性(無論甚麽造型的)都一一加以淨化、轉化成「火鳳凰」,有如「百朝鳳」(=所有史實人物的號;朝鳳=朝向心性之死而重生的段,或朝向本性之(鳳凰是鳥之王)),都能功滿而有望超生了死。
因此,倘若能够反省心性,把面的「愚誠、邪誠、巧誠、」都轉化成正面的明誠、達誠、大誠、至誠」,且精而不懈怠,必定能「轉化心念行為、習慣、性格乃至命運消冤解孽」的效果,將來也才能債一身輕,飄沱地回理天。

 
()論析懺慧智
(i)龐涓的現世報——落幕馬陵之戰
懺——真心剖白;慧——不生執著;智——坦然流露
(下圖:從左到右——龐涓、孫臏、鬼谷子、蘇秦、張儀)

驕兵悍將非國軍之福
龐涓(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戰國時魏將,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316),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漢族,山東鄄城人,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人。相傳孫臏曾與龐涓一起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在未學成時便下山出使魏國龐涓自知才能不如孫臏相當忌恨,於是假意向魏王推薦孫臏並請他出山相助。
然後又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藉君令砍斷孫臏的膝蓋骨(一說此是孫臏名字的由來),更在其臉上烙刺「黥」字欲令孫臏他因傷殘、毀容而永遠不能出頭。
包藏禍心的龐涓,另一方面卻又假仁假義,幫孫臏包紮傷口,目的在哄騙他把《孫子兵法》寫出來,然後再殺了他。
受盡折磨屈辱的孫臏經僕人密告此事,遂佯裝瘋癲(樂吃豬屎詐瘋)終瞞騙了龐涓,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後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
周顯王十五年(西元前354年),魏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判定魏以精銳攻趙,國內必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計謀果然成功,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這場戰爭甚為著名,史稱「桂陵之戰」,「圍魏救趙」也成為兵法中三十六計之一。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 魏國進攻韓國, 次年齊國兵援救韓, 採用孫臏策略, 直趨魏都大梁後旋即退兵, 誘使龐涓兼程追擊, 龐涓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稱「馬陵之戰」。孫臏報了當年被害之仇,從此齊國稱霸東方,魏國則無力再爭霸。
轉念——轉性轉型改邪歸正
幾乎同時入門拜鬼谷子學法的,為甚麽比孫臏先出山,看看他倆的對決就知道了。技術上很明顯孫臏比龐涓高明的多!性格上急功近利驕傲自大剛腹自用目光短淺還比孫臏小。這就不難得出他早下山的結論!學到一定程度認為自己很行了的時候就自然想去闖一闖天下!相傳當時鬼谷子很器重龐涓很有才華也很聰明!但卻將真才實學傳授孫臏。因為孫臏情商(EQ)比龐涓高。
龐涓因忌妒孫臏深得鬼子真傳﹐而使用陰險手段算計他﹐然而用陰招、做陰險的事,必定會損陰德!一旦有了心魔「嫉妒(嫉欺=鵋鶀)業種子即刻成形。據《中國歷代神仙通鑒》載:
張良是黃帝時期的謀臣風後轉世,來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其師父黃石公是炎帝時期的赤松子轉世;
諸葛亮:是商朝伊尹、周朝周公旦(合稱伊周)轉世;
周瑜:是戰國時孫臏轉世,孫臏是鬼谷子的徒弟;
龐統:是戰國時龐涓轉世,龐涓是鬼谷子的徒弟;
徐庶:是戰國時張儀轉世,張儀是鬼谷子的徒弟
可想而知龐統的夭折是報前世(龐涓)未盡之餘業。然而﹐龐統年少時顯得比較純樸魯鈍愛結交朋友,朋友眾多。他也認定的重要,有急才涪城上諫時可見到。可以見得龐統的性情與前世作對比已稍有收斂(至少懂得以信交友)這大有可能是在龐涓那一世臨死的一刻有生發後悔、懺悔之念(其實, 嚴格來說龐涓只是「後悔」而談不上「懺悔」,因為他在自刎時大嘆:「我沒有殺得了孫臏, 反被孫臏殺了, 使豎子成名!」證明他心中對孫臏仍懷有怨恨﹐因此餘業未盡而在龐統那一世仍須慘死以報「失信」之惡業。)而且慘死的激烈狀況也對他狂傲剛腹的面性情削减了不少。

龐統的禽鳥符號此後便由代表忌欺的鵋鶀(城府型/邪)轉型成了褐馬雞(驕悍型)的輪迴符號其實是龐涓被射殺死或自刎之陵道及後世龐統被殺死之整合後所引伸出來的。憑着這類的符號便可以追查到一些史實人物輪迴的蛛絲馬跡再從中分析各別的業報便可整理出因果輪迴的跡象。龐統在《三國》中的形象並非奸惡之輩﹐算是正派人物所以龐涓死後的在天之靈確實有透過反省及懺悔而落實了懺慧智的進修功夫﹐才能成功轉型。

雖無交惡,但龐統業未
有專家指出﹕在《三國演義》裡面,周瑜和龐統之間沒有任何交集,倒是諸葛亮和周瑜之間有不少的交鋒。在《三國˙周瑜傳》裡面,沒有半點周瑜和龐統之間關係的描述,別說一句話,連一個字都沒有。 但在《三國˙龐統傳》裡面,才突然發現原來龐統和周瑜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從周瑜死後龐統送其靈柩會到吳國這件事情來看,周瑜和龐統不但有非常良好的上下級關係,他們之間的私人關心也是非常親密的。這裡就有一個非常大的謎團存在。...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假如周瑜沒有那麼早的離去,我相信,龐統的命運絕對會是另一番光景。這是一定的,也許時間長了,也許在周瑜的不斷威逼和說服下,龐統最終被東吳所用,也許周瑜就和龐統一起進攻西川了,那劉備的前途就徹底沒有了
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三國集解荊州先賢傳既有這一記載,說周瑜以自身魅力吸引龐統,說不過去。 不過可能龐統任職後,周瑜非常依賴信重他,所以兩人兩處不錯而已。
但值得一提的是,史實的周瑜並非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的器量小,「三周瑜」是為突顯諸葛亮的才智而虛構的情節。
儘管轉世後的龐涓(龐統)並沒有與轉世後的孫臏(周瑜)一步交惡(正所:仇人面,分外眼)﹐但是龐統卻在天理昭昭的因果律以及自己心魔投射底下在攻打雒縣而欲入城之時﹐被流矢所中,以嘗還未盡的剩餘業(下面會對此詳細說)

(ii)龐涓的隔世報——「龐統之死」的史
龐統(179~214829),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而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
但是,在《三國》中的落鳳坡這地名在三國時是不存在的,當時只有雒縣這個地方。演外號鳳雛的龐統帶軍北伐奪取涪城而來到一地勢逼窄之處,在聞該處名叫落鳳坡時有不祥預感,而後果被伏兵所箭殺的故事情節﹐想必是小說家羅貫中為了突出個中人物戲劇性的命運而添加的。他可能是在」字上大作文章,借用「」的音,以及「」的部首,引伸出「落鳳並聯結到龐統身上,以便帶出個中的戲劇化效果。
其實,這一情節(龐統死落鳳坡)基本上是虛構的。據《三國˙蜀書˙龐統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可見歷史上的龐統並非死於進兵雒城的途中,而是死於攻城之時﹔不是因為中了埋伏而死,而是因為被流箭射中,死於意外(,可能羅貫中也相信當時盛行的道家說法:龐涓轉世龐統,而把龐統的意外死亡虛構成「受伏兵以向突顯世命類同)。關於龐統的葬地,史無明文。由於其故鄉襄陽距遙遠,且為曹操地盤,還葬原籍顯然不可能﹔而鹿頭山(今名白馬關)距雒城不過數十公里,而且地勢高阜,背景開闊,可能是劉備進攻雒城的大本營所在地,因此,痛失良佐的劉備將龐統葬於此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從文獻上來看,從宋代起,今白馬關一帶已經有了關於龐統墓的記載。然而宋代大詩人陸游就寫有《鹿頭山過龐士元墓》的詩,其中有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苔蘚無情報,秋來滿斷碑等句,可見陸游經過此地之前,這里早已有了龐統的祠墓。大概是受到這一事實的啟發,又因龐統有鳳雛的美名,羅貫中才虛了龐統死於落鳳坡的情節。
廣漢古稱雒城,又名漢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史上,廣漢建制沿革頗多變化,最早屬《禹貢》梁州之域,秦時為古蜀郡之雒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雒縣,屬廣漢郡。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又為益州治。東漢建武元年(25)為廣漢郡治。隋開皇元年(581)廢廣漢郡,雒縣遂直屬益州。大業二年(607)雒縣屬蜀郡。618年唐罷諸郡為州,雒縣屬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 於雒縣置漢州,雒縣即為州治。元中統元年(1260)廢雒縣,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1361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恢復雒縣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滅大夏,復廢雒縣,仍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降漢州為不領縣單州。1913年改為廣漢縣,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兩世死亡現場——馬陵道雒縣的文字聯結
龐統之死對修道的啟示:《周易》中出現的卻都不是來自乾卦,而主要是震卦(陽木) 。龐涓的驕悍嫉妒基本上違背了仁德(=震卦) () 的內涵,因此龐涓之所以死於馬陵道是報龐涓因嫉妒心(失仁德)所行的惡業;隔世的龐統為了立功取得劉備信任及重用率眾圍進雒縣時,在前世的報陰影驅使之下,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 倘若翻查字典便可知忌欺(鵋鶀) ,今稱鵂鶹,也叫横紋小鴞,龐統死於是報他前世以惡毒之用心、險惡之計劃,忌欺()孫臏(當時孫臏早已不存在)
文字剖析的角度解析: 馬陵的「」是「 高大的坟墓 」的意思——意味着「馬的震卦木性仁德」已經「被 (嫉妒心)埋没走進坟墓」。
而且,」 字與「(凌辱、欺凌)古時候是通用的,正好龐統遇害的地方叫「縣」,而「」 字除了是「忌欺(鵋鶀) 」的意思以外,也含有「白鬃的黑馬」的意思。因此「」字恰恰是「馬陵」含義二字的縮寫。兩世死亡現場以及所虧欠的五常前後相應,有如歷史重演!由此可以印證中國歷代神仙通鑒所記載的可信度極高而懺慧智著實可以有效地消減若干業報。也許有人會懷疑:龐涓只是害孫臏失去了兩條腿,為何需要以兩世的慘死來抵消,似乎不成比例?原因是孫臏是一位得受鬼谷子兵法衣缽的悟道者,身具輔君護民的天命(若孫臏身體是健全的﹐則有望更有效地輔佐有道明君強化國運,雖然用兵法是以暴治暴但若拿捏得當卻能避免更多無謂殺戮堪稱救世),就如佛經中所謂的出佛身血者墮阿鼻地獄一樣不能說不成比例(何況孫臏祖師在法界中也是其中一位修成道果的九天聖帝儘管果位未及佛陀),是不能用一般邏輯來衡量中所受業報之輕重的,也不是以雙腿雙腿就能了結這類業障的。
 
(iii)分期報乃屬實
倘若「龐統之死」的稍作深度的剖析,便可意到「分次嘗還業報之現象確確實實是存在的,而且在修行觀的領域中一種值得探討且不容忽視宇宙實相「分期(分次嘗還業報)」的現象可比擬於現代人生活中所的「分期付款」(尤其因事人的性可能仍存有若干剩餘福報以供再轉入人道修功德,非十惡不赦而所造之罪業不至需永壓陰(靈界的期徒刑」) 以杜到人間轉生,亦或良心未泯而只是打入天牢(對修行罪靈的懲戒)延後再轉生補修功德...)也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假若自古以來都需要多次輪迴並修行才能真正地做到消冤解孽﹐又憑甚麼說如今所得所修之法是一世修一世成法門這樣「大呢﹖這是因為有緣踏入佛門求得先天大道之秘法大多已經是三生有幸五世有修的有緣佛種。在古時候這大道只是在帝王將相師儒的身上一脈相傳而如今天時緊急地球暖化現象越演越烈天災人禍頻增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眾生塗炭善惡不分﹐玉石俱焚故此把古時的先修後得轉變成先得後修所以求道的那一天就把自古不泄之秘傳、恒守中庸之竅門授予求道眾,往後再由前賢開示道義、引導發心修道,本身需突破周遭的困難與人事考驗待日後立願了願明心見性功果圓滿即可了道回天。這是上天救世的方便法門而重點在於所得所修的是開啟法性、恒守中庸之微妙入門﹗又因為上天在降道渡世之、彌勒接掌天之餘也開設了赦七分罪業、還三分業債的恩賜,大大减輕了修子沉重的業障負擔因此有幸得到祖師加披的白陽修士,將來靈性可帶業往生彌勒淨土,再補修不足之處。但是無奈依然有人求之不信、或半信半疑皆是關乎個人根器之高低祖德之深淺心性之謙慢惑見之輕重而已。
由以上龐統或龐涓的案例可知當一個人的業報借着某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匯集而成熟時天理報應就會「絲毫不差」地發生了。偵探小說中常提到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蹟」、以及「魔鬼(心魔)總是暗藏在細節中若將這兩段話加以連結即可指: 對所造下的任何「業」進行入微地窺測或剖析都可透過細節中的蹟象(sign)密碼,偵察出預示當事人業果成熟的一些徵兆 而那也可說是上天留給後人查證因果報應及輪廻的蛛絲馬蹟了。
 結論﹕
1)到了後世朝代,天間星入雲龍公孫勝托塔天王晃蓋(孫臏與龐涓、或周瑜與龐統的)彼此在輪迴道上分道揚鑣、不再有並肩作戰的機會,而彼此已不再虧欠因果了這便是可供作有力證據懺悔的力量懺悔能够改變命運(化業報)
2) 從孫臏的受難可以理解到﹕自古從事兵家者都是傷人又損己的,真正的修道人没有不修行仁德而成道的——善惡一念。修道要蜕變性格、犧牲我執,常萌善念這便是犧牲的力量善念能够蜕變性格(除業因)
3)正如道家所主的:要修成大道,除了需俱足智慧之外,功德是非常重要的。這便是實修的力量行功能够轉變心念(轉業力)
以上懺慧智證,可供勸發懺慧智」作參考。
八大誠 Eight Faithfulnesses (Four evil and four good)
愚誠Blind faithfulness
邪誠Conditional faithfulness/ Wobbling faithfulness
巧誠Artifice faithfulness
Pretended faithfulness

明誠Shrewd faithfulness
達誠Vigilant faithfulness/ Weather-eye faithfulness
大誠Extensive faithfulness/ Omni-perceptual faithfulness
至誠Absolute faithfulness/ Sage-like faithfulness